压力管道焊缝使用超声波探伤还是射线探伤
在压力管道的焊缝检测时,超声波探伤与射线探伤都是可以使用的检测技术,它们各自基于独特的物理原理,在检测效能、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特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差异,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探伤方法呢?
压力管道焊缝超声波探伤
超声波探伤利用高频声波在管道中传播时遇到缺陷产生反射的原理,通过探头接收回波信号定位缺陷位置、大小及方向。当高频超声波传入压力管道焊缝时,一旦遇到诸如裂纹、未熔合这类缺陷,便会迅速反射回来。探伤仪捕捉到这些反射波后,就能精准计算出缺陷的位置。
超声波探伤仪小巧轻便,便于携带到施工现场,随时随地开展检测工作。在一些大型化工装置的压力管道安装现场,检测人员只需手持便携式探伤仪,就能快速完成对焊缝的初步筛查。
但是超声波探伤这项技术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高,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波形分析知识。面对复杂的波形图,经验不足的人员可能会一头雾水,难以准确判断缺陷的性质。当遇到材料晶粒粗大或者表面粗糙度高的焊缝时,超声波容易受到干扰,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。
压力管道焊缝射线探伤
射线探伤通过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焊缝,使胶片感光或数字探测器成像,依据影像黑度差异判断气孔、夹渣、未焊透等体积型缺陷。这种检测方式的结果直观可靠,而且可以将图像存档保存,方便后续追溯和分析。
然而,射线探伤也存在明显的短板。由于射线具有辐射性,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,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,如穿戴厚重的防护服、设置防护屏障等,这无疑增加了检测的难度和成本。射线探伤设备往往比较笨重,移动不便,而且检测成本较高,需要专门的暗室处理胶片或者昂贵的数字成像设备。对于室外检测,需要清场,没有人员走动。
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对比
超声波探伤在管径较小、壁厚较厚的管道检测中表现很好。这是因为对于小口径厚壁管道,射线探伤时射线的散射和衰减问题较为突出,图像质量容易受到影响,而超声波探伤则能凭借其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特性,准确地检测出内部缺陷。在检测角焊缝、承插焊等复杂接头时,超声波探伤同样具有独特优势,能够有效检测出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线性缺陷,这些复杂接头结构不规则,射线探伤往往难以全面覆盖,而超声波探伤可以通过调整探头角度和位置,实现对缺陷的精准探测。
射线探伤更适合薄壁管道和对接焊缝的检测。对于薄壁管道,射线能够轻松穿透,并且在胶片或数字探测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,便于检测人员准确判断缺陷情况。对接焊缝的结构相对规则,射线探伤可以通过控制射线的入射角度和曝光参数,获得高质量的图像,对平行于射线入射方向的体积型缺陷,如密集气孔、夹渣等,显示效果非常清晰。在一些低温管道、剧毒介质管道等高安全等级焊缝的检测中,射线探伤作为常用的复验手段,能够为管道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