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声波探伤需要注意哪些事情
探伤前准备
(一)设备与环境的检查
在使用超声波探伤前,我们要查看探伤仪主机,确保屏幕显示清晰,没有坏点或模糊区域,按键操作灵敏,按下后能及时响应相应功能。同时,还要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,若电量不足,需及时更换电池或连接电源适配器,保证探伤过程中仪器不会因断电而中断检测。
探伤的环境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。在探伤现场,要避开强电磁干扰源,像电焊机工作时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,大型电机运转时也会形成干扰磁场,这些都可能使探伤仪接收到错误的信号,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。
(二)工件预处理
被检测工件的表面状况会直接影响探伤的精度。在探伤前,必须清除工件表面杂质。可以使用砂纸、钢丝刷等工具去除氧化皮和锈蚀,对于焊接飞溅物,则可以采用打磨的方式去除。对于一些对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的检测,可能需要将工件表面打磨至▽6以上,以获得更好的检测效果。
(三)探头与耦合剂的选择
根据工件的材质、厚度及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探头,是保证检测效果的关键。直探头利用纵波进行检测,适用于厚度较大的锻件、板材内部缺陷的检测。比如在大型机械制造中,对于大型锻件的内部质量检测,直探头能够有效地发现内部的气孔、夹杂等缺陷。斜探头主要用于检测焊缝、管材的横向缺陷,它发射的横波能够更好地检测出这些部位的横向裂纹、未熔合等缺陷。在管道焊接质量检测中,斜探头就能发挥其优势,准确地检测出焊缝中的横向缺陷。双晶探头则针对近表面缺陷,如浅层裂纹、折叠等,它由两个晶片组成,一个发射超声波,一个接收反射波,能够更敏锐地检测到近表面的缺陷。
耦合剂的选择也需根据工件材质来匹配。对于钢铁件,机油是常用的耦合剂,它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能,能够有效地传递超声波信号,价格也较为便宜。铝合金件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,通常选用甘油作为耦合剂,甘油不会对铝合金表面产生腐蚀,且能保证良好的耦合效果。
(四)缺陷判断
气孔:气孔是一种体积型缺陷,在探伤仪上表现为单个的低幅稳定回波。这是因为气孔内部充满气体,与周围母材的声阻抗差异相对较小,所以反射的超声波能量较弱,回波幅度较低。当探头移动时,由于气孔的尺寸相对较小,很快就会超出超声波的检测范围,回波也就随之消失。
裂纹:裂纹属于平面状缺陷,其回波特征较为明显,通常表现为高幅多峰回波。这是因为裂纹的表面不平整,会对超声波产生多次反射和散射,从而形成多个波峰。当探头平移时,由于裂纹具有一定的长度,反射波会连续出现,并且波幅会随着探头位置的变化而变动,这是因为不同位置处裂纹与超声波的夹角不同,反射强度也不同。
夹渣:夹渣是焊缝中混入的非金属杂质,其回波呈现出锯齿状低幅的特点。主峰旁会有小峰出现,这是因为夹渣的形状不规则,内部结构复杂,超声波在其中传播时会产生复杂的反射和折射。夹渣的反射率低,所以回波幅度整体较低。